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益参本草
 

中药材保健品-新闻中心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中药材保健品-新闻中心

冬春季节进补食疗

益参本草|天然滋补更养元时间:2023-1-31打印本文

中医认为,寒冷的冬季里,生命活动会由盛转衰,是“补冬”的好时候。冬天适量食用 7 种食材,能给身体“雪中送炭 ”,有助于增强体质。

枸杞:养肝明目
冬季是补肝肾的好季节, 而枸杞是补肝肾佳品。枸杞性味甘平, 归肝、肾经,能养肝明目、补血安神、补肾益精、生津止渴,对肾脏和肝脏都是宝。在空气干冷的冬季,眼睛易干涩、流泪,常吃枸杞能缓解此类症状。一般来说,健康成人每天吃30 颗枸杞比较合适。枸杞最适合煮粥或煲汤,可将它和大枣、山药等搭配。嫌麻烦的话,还可早晚嚼食,营养成分的吸收更充分,但嚼枸杞时要注意控制数量, 最好为15 颗左右,否则易滋补过度。
枸杞补肾益精作用明显,民间流传有 “君行千里,莫食枸杞”的谚语,性欲亢进的人不宜服用。同时枸杞含糖量较高,糖尿病患应注意控制用量。

大枣:补中益气
大枣对身体好处不少, 民间有 “一日仨枣,一生不老 ”的说法。中医认为,大枣性味甘温,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,能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。它富含铁元素,可促进血液循环,病后体弱、贫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适合用大枣调理身体。红枣水里加入桂圆,可作为茶饮,有补血、补气的功效。把红枣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,可治疗胃寒、胃痛。不过 脾胃虚弱者生吃红枣会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痛,因此可以做熟。用红枣、当归、糙米熬粥,或取红枣几颗、黑木耳一把、冰糖适量,熬制黑木耳红枣补血汤都可以。红枣虽好,但枣皮纤维含量很高,不易被消化,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胀,建议适量食用。

当归:活血祛寒
天冷时食物能帮人体御寒,《金匮要略》中的 “当归生姜羊肉汤”, 特别适合寒冷季节食用。主要成分之一当归,被历代医家誉为 “血中圣药 ”。当归性温,入肝、心、脾经,有调经止痛、润肠通便、补血活血的作用。当归并非只适合女性使用,凡是血虚、血瘀的病人,表现为面色萎黄、跌打损伤、皮肤感染、血 虚头痛、头晕心悸、血虚肠燥便秘、虚寒腹痛等,都可一试。

汤中当归的两个搭档:生姜能温中散寒,发汗解表;羊肉则性质温热,温中补虚,是老少皆宜的食物。三者配合起来,可温中补血、祛寒止痛。体质虚 寒、容易长冻疮的人可在冬天将此汤作为药膳日常食用。注意,火大的人、湿气所致胃胀、腹胀以及长期腹泻者并不适合当归。身体壮实的人,若仅为 保健,也不要随意食用当归,否则容易上火,防病不成反致病。

白萝卜:去火化痰
俗话说:“十一月萝卜赛人参 ”。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,也是养生的好食材。中医把肺看做“娇脏”,是外邪首先侵袭的地方,立冬后需特别呵护。白萝卜性凉, 味甘辛,归肺、胃经,对气胀食滞、消化不良、肺胃有热、痰多、大小便不畅的人尤其适用。
在食用上,将白萝卜和冰糖搭配可发挥止咳效果,共同达到除痰润肺、和中止咳的作用;如想抑制咽喉发干、疼痛的症状,可把白萝卜与青果煎煮后当茶饮,能很好地缓解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。
需要提醒的是,白萝卜性凉,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大便偏稀、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。另外,萝卜不宜和 “补药 ”同食,因其有下气、消滞作用,行气太过容易破气,会妨碍人参、黄芪等补气类药物的吸收。

红糖:化瘀散寒
冬季强调温补,红糖性温、味甘,入脾经,能 “温而通之,温而补之,温而散之 ”,具有暖胃健脾、化瘀散寒、缓解疼痛的功效。对体寒虚弱、造血功能下降 的老人,尤其是大病初愈者,红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,也是补品。而且,红糖是未经精炼的粗糖,保留较多维生素和铁、锌、锰等矿物质,营养价值较高。红糖与不同食物搭配,可有不同功效。红糖煮荷包蛋,可使鸡蛋和红糖营养互补,让人面色红润有神;用红糖泡桂圆干,能帮助睡 眠;熬粥放点红糖,可益气养血。值得提醒的是,红糖应根据季节变化来应用,现在正值冬季可适当多用,但每日摄入量仍要控制在25克,到了夏天则要减少,别超用量。

黄芪:益气固表
冬日里,天气骤寒,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之而来,体质虚弱、容易感冒的人也需增强体质。中医认为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黄芪向来被 认为是益气固表的能手, 其性微温,归肝、肾、肺、脾经,尤其擅长补气,非常适合上述两类人服用。“补而不腻”的黄芪适当服用有助增强体质,缓解乏力。黄芪的用法比较多,可与各种肉类搭配。黄芪瘦肉汤可暖中祛寒,提高抗寒能力;黄芪炖鸡汤适合脾 胃气虚、肺气虚弱的 人,对缓解产后体虚、面色萎黄、易出虚汗等效果良好;黄芪炖牛肉可益气补肺,养心安神。根据个人情况,食用黄芪时还可再添点其他配料,比如红枣,枸杞 ,茯苓等。但有明显阴虚、郁热者,表现为手足心热、大便秘结、两胁胀闷等症状的人慎食。

芡实:健脾祛湿
芡实,又称 “鸡头米 ”,是滋补性强的食物,有补而不峻、防燥不腻的优势,能健脾祛湿、固肾止泻, 适合 “补冬 ”的传统观念。在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,就强调吃芡实。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,也可将其和莲子、茯苓、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,具有健脾、利湿、补肾的功效,适合大部分人饮用。常熬夜、易嘴破、常便秘、长痘痘的人特别适合饮四神汤来滋阴、固脾胃,让消化系统稳定下来。值得提醒的是,芡实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,否则可能造成便秘。此外,把鲜芡实去皮后 冻在冰箱里,可增加保存时间。
一、冬春进补该不该
  我们知道冬春进补的民间习惯由来已久,其历史渊源与古代农业社会的耕作模式有关。那时候,人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春耕夏种秋收冬藏。由于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落后,一年间人们从春耕一直忙碌到秋收之后才得歇息,消耗了过多的体力。  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《悯农》诗,便是当时农民辛苦劳作情景的写照。在那漫长的劳作岁月中,男人辛勤耕种,多有耗气劳损;女人勤俭持家,节衣缩食,加上生理月经周期,多有贫血。故有“男多气虚,女多血虚”之说。进入冬春季节,户外冰天雪地,那时人们只能待在家里歇息休整。趁这个季节进食补品,一方面使消耗过度的体力得到恢复,另一方面是为了养精蓄锐以待明年。这便是冬春进补的历史由来。
从医学的角度来讲,入冬后,气温下降,人体体内的代谢活动也相应改变,秋收冬藏,精气封存。此时进补,有利于机体吸收和储存,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利的,具有补养身体和治疗的双重意义。
二、什么人应该进补
   进入冬季,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进补(这里指进食疗药补)?其实并不然。按照自然规律,一般情况下需进补的是那些体质差的人,或者大病后初愈的患者,如果正常的人,还是应当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合理调配生活饮食,无需用吃补品的方法来调节机体,否则有时候反而得不偿失,可能造成阴阳失调。
那么,怎样才能判断自己存不存在虚证,需不需要进补?这还得从虚证的成因和表现说起。虚证的形成,不外乎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种原因,但多半与后天原因有关,常见于缺乏锻炼、饮食失调、大病久病以及失治误治者,或是年老体弱或妇女生育(或流产)过多、月经不调者。虚证按传统医学的观点可分为气虚、血虚、阴虚和阳虚四种情况。
气虚者,表现为说话无力,面色微白,乏力,舌淡苔白,脉细迟无力。可见于脱肛、疝气,或妇女子宫脱垂等气虚证。
血虚者,表现为面色发黄,口唇苍白,手指甲苍白,听力下降,女子月经少血色不鲜,舌淡白,脉细。
阴虚者,可出现午后潮热,盗汗,手足心烦热,虚烦失眠,易受惊,耳鸣遗精,口渴咽干,大便秘结,舌干脉细。
阳虚者,则表现为四肢怕冷,口干气短,浑身乏力,舌苔苍白,脉跳缓慢,常常兼见于气虚证。
三、  “虚则补之”如何补
  中医学中的“虚则补之”是针对气虚、血虚、阴虚和阳虚的不同类型的虚证,选择不同的补药或补品(包括药补和食补)。
气虚者,药补可选用四君子汤(人参10克或党参1 5克、茯苓1 5克、白术1 2克、炙甘草6克)、补中益气汤(黄芪15克、人参10克、白术10克、当归10克、柴胡1 0克、陈皮6克、炙甘草6克、天麻1 0克)。也可选用党参膏、参芪膏,每次1 5毫升(约一汤匙),每日两次。食补可用党参10克、黄芪20克,炖瘦猪肉200克。也可用人参鸡汤,取乌鸡一只去皮及内脏,人参10克,文火炖2小时,食肉饮汤。或西洋参6克,去皮鸡肉(或瘦肉)100克,文火炖2小时,食肉饮汤。
血虚者,药补可选用十全大补汤(当归10克、川芎6克、白芍10克、熟地黄10克、党参15克、白术10克、茯苓1 5克、肉桂6克、黄芪15克、炙甘草3克),或四物汤(当归1 0克、川芎6克、白芍10克、熟地黄1 0克)。食补可用羊肉当归汤,取去脂羊肉200克,当归20克,红枣7枚,文火炖2小时,食肉饮汤。或当归乌鸡汤,取当归20克,乌鸡1只去皮及内脏,加红枣5枚,干姜3片,文火炖2小时左右,食肉饮汤。
阴虚者,可选用六味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、左归丸。食补可用杞子水鱼汤,取杞子1 2克、党参10克、淮山1 5克、水鱼(甲鱼)200克,清炖1小时以上,饮汤食肉。或芡实瘦肉汤,取瘦肉1 00克、芡实15克,杞子10克,煮汤饮用。
阳虚者,可选用右归丸、金匮肾气丸、参鹿补膏、海参丸。食补可用牛膝杜仲汤,牛膝1 0克、杜仲15克、牛骨髓200克,煮汤饮用;杜仲羊肾汤,取羊肾1付洗净,加杜仲1 5克、杞子10克,水适量,文火炖1小时以上,食肉饮汤。此外,狗肉、羊肉也有壮阳之功。
对于一般身体虚弱者,也可多进食瘦肉、牛奶、鸡蛋、蜂王浆等营养品。
四、进补应注意什么
  由于补益药按其性能及应用范围可分为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药,且人体气血阴阳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,因此,使用补益药时应全面考虑,灵活掌握。气血并虚,或阴阳两虚者,应气血并补或阴阳双补。这往往要求助于医生的指导,不要盲目进补。

|